發布時間:2024-07-03 瀏覽量:0

7月1日,據亞羽聯和印尼羽協發布公告稱,我國羽毛球一單打運動員在一場比賽中突然暈倒,送醫后搶救無效去世,年僅17歲。噩耗傳來,許多網友紛紛在社交媒體上表達痛惜和哀悼之情。據媒體報道,有急診專家指出,從比賽視頻看,其在無接觸的情況下倒地抽搐,送醫后身亡,基本符合心源性猝死的情況。

關于心源性猝死
PART 01
《中國急救醫學》上刊登的一項針對5516例猝死者的解剖結果顯示,發生猝死的人,心源性占比高達58%。

而心血管疾病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病因。在全世界范圍內,心血管疾病已逐漸升至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據最新發布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2概要》顯示,由于我國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人口老齡化加速,我國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仍在升高,在我國城鄉居民疾病死亡構成比中,心血管疾病占首位。據推算我國心血管疾病現患人數3.3億,其中高血壓2.45億、冠心病1139萬、心力衰竭890萬等,這些都嚴重威脅到大家的心臟健康。
心血管疾病過去總被認為是老年病,但如今中青年發病率與死亡率持續增長,增長幅度已超越老年人。這主要與現代生活的大環境有關,工作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煙,高脂、高鹽飲食,經常熬夜,體育運動減少或過于劇烈的運動、酗酒等。【注: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可以參考美國心臟協會發布的“健康生活8要素(Life'sEssential8)”:不吸煙,體重正常,規律運動,健康飲食,血壓、血脂和血糖正常,健康睡眠。】
案例分享:干細胞與心血管疾病
PART 02
關于心血管疾病現有的治療方法僅能延緩心血管疾病的進展,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仍然是一個難題。令人鼓舞的是,已有臨床前和臨床研究的證據表明, 臍帶來源間充質干細胞(HUC-MSC)有助于治療心力衰竭(HF)和急性心肌梗死(MI)。近年來,干細胞治療對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備受關注。

2023年,《中華醫學雜志》發表了中華醫學會組織修復與再生分會組織專家撰寫的《自體干細胞移植治療心力衰竭中國專家共識(2022)》[1],點明了:結合目前臨床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自體干細胞移植治療心血管疾病是安全的,干細胞的低免疫原性也使異體干細胞移植成為可能。
案例一
2009年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行業期刊J Am Coll Cardiol上發表了題為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dose-escalation study of intravenous adult humanmesenchymal stem cells (prochymal)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急性心肌梗死后靜脈注射間充質干細胞的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劑量遞增研究)的臨床報告。

該臨床研究,首次使用MSCs移稙治療心肌梗死53例,該試驗為間充質干細胞的使用提供了關鍵的安全性和療效數據。
案例二
2015年,海軍總醫院公布了一項關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的雙盲隨機對照臨床實驗結果。

研究在治療組中納入了58位患者,并進行了為期18個月的隨訪。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的心肌活力顯著提升,梗死區域明顯縮小,左室射血分數(LVEF)顯著提高,同時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VDSV)和左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顯著減小。

研究結果不僅驗證了該療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為未來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案例三
201例患者數據: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
日前,研究人員通過查找已有臨床案例進行薈萃分析[2],闡述了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這項薈萃分析共納入了三項隨機對照試驗(201 名患者),研究對象包括有癥狀的心臟病成年患者;對照組服用安慰劑。研究報告左心室射血分數 (LVEF) 的平均變化、梗死面積、六分鐘步行距離、功能狀態、從基線到隨訪期結束的不良反應。

圖 | 表 1:納入研究的總結
研究者將LVEF 改善結果,根據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后的隨訪時間分為兩個亞組:第一個亞組為 12 個月隨訪,第二個亞組為 6 個月隨訪。
結果表明:在 12 個月的隨訪亞組中,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組的總體效果優于安慰劑組;在6個月的隨訪亞組中,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組的總體效果并不優于安慰劑組。

圖 | LVEF變化圖
研究人員分析的結論為:將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到心臟中可能會在 12 個月后增加 LVEF。納入研究的不同隨訪時間(6 個月和 12 個月)導致的結果差異,考慮是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后的改善作用更多體現在長期影響。當然由于數據有限,這項薈萃分析仍具有局限性,還有更多問題值得探索。
未來展望
PART 03
隨著對干細胞研究的不斷深入及其應用于心血管疾病后令人欣喜的結果,都預示著它的潛力和前景十分廣闊,但同時還面臨著許多問題需要解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研究進一步深入,干細胞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必將擁有更好的未來,也將有更多臨床案例來驗證這一點。
【注】文章內容旨在科普細胞知識,進行學術交流分享,了解行業前沿發展動態,不構成任何應用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