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4-03 瀏覽量:0
- T A
L K -

IMPORTANT GUESTS
名醫專訪
—
近日,新華網對話山東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張清華,對于腦卒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詳盡的探討,同時也幫助大眾更加清晰明了的認識腦卒中。

Mr.
張清華
· 山東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神經內科主任,醫學博士,美國高級訪問學者
· 從事神經內科工作30年,擅長各種神經內科疾病:腦血管疾病,腦炎,頭痛,頭暈,帕金森病,癡呆,癲癇的診治,對神經系統疑難危重病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腦卒中又稱為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病,是全球死亡和殘疾的第二大常見原因。據不完全統計,2020 年中國腦卒中的年齡標化患病率為 1114.8/10 萬人,發病率為 246.8/10 萬人,病死率 為 114.8/10 萬人。
張清華主任介紹道:“腦卒中分為兩種:缺血型腦卒中和出血型腦卒中,無論是哪種,對于人體健康的危害都是非常大的。這其中大概80%的人會留下不同程度的殘疾,40%的人會留下嚴重的殘疾,喪失勞動能力,對于個人家庭以及社會都帶來了非常大的負擔。目前來說,卒中多發于60歲以上的老人,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也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現有數據顯示,有11%病人是45歲以下的年輕人。”
腦卒中的早期識別
在訪談中,張清華主任特別提到,早期識別腦卒中對于病人的救治康復和預防復發非常重要,并給大家分享了一個“120”的小口訣:
1 看一張臉是不是雙側對稱,有沒有一側口角下垂的情況。
2 看兩只胳膊,平舉起來,假設一側胳膊在十秒鐘之內下垂,可能有一側肢體輕偏癱的情況。
0 聆聽,聽病人的說話是不是清楚,能不能聽懂我們說話。
如果出現以上癥狀一定要及時撥打120,張主任指出“時間就是大腦,一定要盡早”,并且說道“以前針對于腦卒中,有3個小時的黃金救治窗,目前隨著救治技術的不斷發展,24小時之內都有可能把我們腦細胞從一個缺血的狀態改變為基本正常的狀態。”所以早期識別、及時救治對于腦卒中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早期有效預防腦卒中
對于早期預防,張清華主任指出,卒中總體來說是一種可防可控的疾病,大概有90%的病人通過主動預防可以是避免的。針對于主動預防,張清華主任首先為我們分享了會引起卒中的危險因素“這個危險因素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不可干預的,比如說年齡的增長、種族、性別、遺傳因素等等,這些都是不可干預的;那么我們需要重視的是可干預的這部分,比如我們的血壓、血脂、血糖、體重、生活習慣、運動習慣等等,這些都能夠進行很好的調控。”
并且,張主任指出定期檢測、控制血壓、血脂、血糖很重要“特別是3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要去查一下血壓、血脂、血糖,如果發現有增高的情況,首先通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看是否可以將其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假設生活方式改變仍不能控制,我們就要通過藥物的方式將其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
發生腦卒中怎么辦
如果發生腦卒中的情況,及時就醫很重要,張清華主任指出特別是在急性期,及時到院非常有必要“醫院針對這種情況也有著非常多的應對策略:取栓、溶栓開通血管等等,這些策略可以進一步降低致殘率、致死率。”
《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數據顯示,高達40%的門診卒中患者是復發人群。腦卒中后1年,17.1%的患者會再發腦卒中或其他血管性事件。腦卒中后2年,復發率為25%,5年復發率超過 30.0%。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復發的患者在癥狀上通常都會比前一次更加嚴重。相對于未復發患者,卒中復發使致殘率或死亡風險增加9.4倍。
所以恢復期及時的康復治療也是非常必要的,康復治療也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在醫院內的康復治療,二是居家的康復治療,據此,張清華主任說道:“我們腦血管病的病人從預防、治療、康復,居家,這一個整體環節都不可少,這也叫做腦血管病的全程管理。”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預防腦卒中越早開始越好。多吃水果蔬菜養成不偏食、不過量飲食的習慣,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運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人一生的健康極為有益。科學控制危險因素,積極開展卒中篩查,及早識別中風信號,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相關閱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