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5-26 瀏覽量:0

“全國都在咽喉炎嗎”、“二陽”話題在微博熱搜榜掛了一段時間~


一些經歷過二陽的朋友反饋:
相比起第一次
“二陽”癥狀并不是很嚴重
開始有點流鼻涕、咽喉疼
可能會出現發燒,身上有點疼痛不舒服的感覺
但是一般第三天精神就好多了
5月22日,在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生物醫藥與健康分論壇上,鐘南山院士表示,根據多方面材料判斷,4月底、5月初有一個新冠病毒感染的小高峰,“這是我們預料到的”。
基于seirs 模型的預測顯示,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將發生在6月底,約6500萬每周。一個奧密克戎感染者可傳染30多人:我們的(疫情)防控戰略已經從過去的預防感染調整為現在的預防重癥,因為感染是很難預防的。

細胞療法作為一種新興的醫療技術,近些年來逐步走向大眾視野。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細胞療法正在成為醫學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間充質干細胞治療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共識
2021年,國內首個《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專家共識》)定稿并發布,《專家共識》是根據干細胞治療COVID-19的最新臨床研究進展,聯合病毒學、免疫學、感染病學、呼吸病學、流行病學、影像學、藥理毒理學和干細胞治療等領域的多方專家建議,集體討論形成。

該專共識系統總結了干細胞治療COVID-19相關的最新臨床研究進展,其內容包括MSC治療COVID-19的科學依據、臨床研究進展、MSC治療COVID-19的建議以及實施要求等,為應用這項技術治療新冠肺炎提供了科學的指導。《專家共識》意在為國內干細胞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研究和臨床實踐提供規范和指導。
干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安全有效
截至 2023 年 1 月 29 日,超過 90 項涉及間充質干細胞 (MSC) 治療 COVID-19 的臨床試驗已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冊。
王福生院士牽頭開展的“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其團隊在Nature子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報道了關于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C-MSCs)治療重型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Ⅱ期臨床試驗研究。

此項臨床研究是國際上首個通過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方式來驗證臍帶來源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重型新冠肺炎的臨床試驗,旨在進一步評估靜脈輸注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對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結果顯示,同安慰劑組相比,治療組第28天肺部總病變改善有加快趨勢,其中實性病變的改善有顯著性差異。
同時,治療組6分鐘步行距離有增加趨勢,提示間充質干細胞可能有助于肺功能恢復。兩組間不良事件發生率相似,未見嚴重不良事件。
此項試驗的數據表明,人臍帶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重型新冠肺炎安全性良好,可改善肺部病變的吸收,尤其是針對肺部的實質性病灶。該方法在治療新冠肺炎方面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文章的最后,小編也提醒大家,“二陽”雖然不可怕,我們也需要注意守護好自身免疫力,做好預防工作,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礎病的人群哦~
資料來源:解放軍總醫院、科技日報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