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1-09 瀏覽量:0
前言
新冠感染1周后抗原或核酸檢測可能就會轉陰,但這并不意味著新冠病毒已經被完全清除。越來越多的“陽康”發現,盡管已經轉陰多日,身體似乎依然沒有恢復如初,乏力等癥狀仍持續存在。

以病毒的存在時間以及科學界對其的了解,新冠后遺癥更為準確的說法應該是 “新冠后癥狀”、“慢性新冠綜合征”,或者稱“長新冠(Long Covid)”。早在2021年10月,WHO就提出了長新冠的概念,并將其定義為:感染新冠3個月后,仍然存在或逐步發展起來的新癥狀,持續時間超過2個月,且無法用其他原因解釋。最常見的癥狀包括:疲勞乏力、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記憶力、注意力或睡眠出現問題,持續咳嗽、胸痛、說話困難、肌肉痛,喪失嗅覺或味覺,抑郁或焦慮,以及發熱癥狀。
醫學頂刊JAMA 2022年10月發表的一篇meta分析結果顯示:在感染新冠的3個月后,有6.2%仍存在至少一種癥狀;到感染的1年后,有0.9%還在經歷新冠后遺癥。最為常見的長新冠癥狀包括三種:約3.2%存在持續疲勞,并伴隨身體疼痛或情緒波動;3.7%的具有持續的呼吸道問題,主要癥狀為呼吸急促和持續咳嗽;還有2.2%的出現認知問題,健忘或注意力難以集中。


作為一種攻擊人體呼吸系統的病毒,新冠病毒重癥主要表現為缺氧性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可導致多器官衰竭。雖然目前奧密克戎的毒力和致病力明顯下降,但對于老年人來說奧密克戎變異株依然是危險的病毒。對面新冠爆發期的來臨,臨床上仍然缺乏臨床有效的治療方法,迫切需要開發新的策略來對抗這種疾病。目前,干細胞療法和干細胞衍生的類器官模型作為新冠病毒(COVID-19)一種新的研究方法受到了廣泛關注。
干細胞,尤其是間充質干細胞(MSCs),具有強大的免疫調節和組織損傷修復功能。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間充質干細胞 (MSC) 療法也一直備受關注。目前的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可有效減輕SARS-CoV-2引起的患者嚴重炎癥反應,減輕肺損傷,改善肺功能,保護和修復肺,在緩解新冠肺炎引起的肺纖維化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發表在《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的一篇題為“When stem cells meet COVID-19: recent advances, challeng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的綜述詳盡的匯總了目前干細胞用于研究新冠的最新進展。

2021年4月,我國首個《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共識》發布,強調了下一步深入開展干細胞研究新冠肺炎大樣本臨床研究的必要性。為國內間充質干細胞研究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和臨床實踐提供了規范和指導。

2020年12月,外媒EINPRESSWIRE官網專題報道,全球首項使用自體脂肪源間充質干細胞研究新冠肺炎后遺癥的臨床項目正式在日本啟動。

開發這一療法的干細胞研究所所長表示:“這項批準得到了再生醫學特別委員會的大力支持,相信間充質干細胞通過抗炎和組織再生作用研究新冠肺炎后遺癥會有很好的效果”。

根據最近的臨床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的細胞因子譜在間充質干細胞療法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研究的主要機制是分化潛能、免疫調節、抗炎因子的分泌、遷移歸巢、抗凋亡、抗病毒作用和細胞外泌體。
間充質干細胞可以改善肺損傷機制
研究者在一項開放性臨床試驗中調查了靜脈注射間充質干細胞研究H7N9的療效,發現可降低H7N9感染患者的死亡率。

由于H7N9和COVID-19有相似的并發癥,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呼吸功能衰竭和相應的多器官功能障礙,因此,間充質干細胞也可用于研究重型新冠肺炎。
間質干細胞可以促進受損肺組織的再生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較高的血管生成、神經生成等再生潛能。其具備的旁分泌作用可產生大量的可溶性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和生長因子等促進組織損傷的修復。

在國內,由上海大學、首都醫科大學、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多家機構合作發表的論文顯示,間充質干細胞移植療法改善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預后,患者的肺功能和癥狀在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后2天有明顯改善。
間充質干細胞具備抗病毒的作用
間充質干細胞具備的歸巢機制,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對于組織器官的侵染及殺傷。既往的研究發現,靜脈輸注 MSCs 大部分會聚集在肺部。這對肺部疾病的治療有很大好處。研究發現胞外囊泡在 1.25~5 μg/mL 濃度范圍內能抑制禽流感病毒、豬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的血凝活性,抑制流感病毒復制和病毒誘導的肺上皮細胞凋亡。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科學家們眾志成城,共同探尋有效的治療方法,間充質干細胞已經成為了全球抗疫的“秘密武器”。目前,國內外已完成多項干細胞用于COVID-19患者的臨床研究,超過10 項研究結果已發表。
臨床上正在繼續探索新冠后遺癥的機制,深入了解新冠后遺癥的成因,開展多種新冠后遺癥的療法探索,干細胞療法從新冠研究延伸至干預長期新冠癥狀的研究,在全球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干細胞療法將為飽受新冠后遺癥折磨的患者帶來康復的希望。

齊魯細胞庫總占地面積900余㎡。內部配置BSN系列全自動深低溫生物樣本存儲設備、AGV機器人樣本轉運系統、5G-loT遠程管理平臺、OBS-Cyber Pro全自動生物細胞(樣本)庫管理系統等,有效避免樣本交叉污染、反復凍融,同時信息可追溯,實現細胞樣本資源的標準化、規模化、自動化、100%無人化、智能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