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1-03 瀏覽量:0

近日,隨著第一波遭受感染高峰的新冠感染者們已陸續轉陰,逐漸回歸正常工作生活中,但“陽過后小心病毒性心肌炎”、“陽過后你有心肌炎癥狀嗎”等話題一度沖上熱搜,短期內因劇烈運動而入院或猝死的案例更加引起“陽康們”的健康擔憂。


從臨床上看,多種病毒都會誘發心肌炎,其中又以引起上呼吸道、腸道感染的病毒感染最多見。“陽康”后即使患上心肌炎,更直接的原因是新冠病毒侵犯到了心肌,而運動是一個導火索。換句話說,病毒只有侵犯心肌,才會導致心肌炎。

心肌炎(myocarditis)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肌的局限性或彌漫性炎癥。雖然某些心肌炎由于在終期可過渡為充血性或限制性心肌病,而被某些學者視為繼發性心肌病,但在發病學上心肌炎畢竟是可區分的疾病類型。引起心肌炎的原因很多,諸如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免疫反應,以及物理、化學因素等均可引起心肌炎。
和其他病毒感染一樣,奧密克戎感染后也有一定概率誘發心肌炎。但心肌炎通常發生在病毒感染的后期或1~2周后,這與病毒的免疫反應有關。除了心率增加,心電圖也會改變,心臟標志物也會顯著增加。

新冠感染誘發心肌炎的表現,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心律失常,包括出現心跳過快、心跳過慢或者心跳不齊的情況,嚴重時甚至可引發室顫,導致猝死;二是表現為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好。心肌炎發生時,由于心肌受到影響,比如心肌水腫導致波動減弱,患者可能會出現心衰,表現為胸悶、氣短、水腫,甚至惡心嘔吐等,嚴重時因為心臟完全不能泵血而會導致心源性休克、猝死。

目前針對新冠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炎/心肌損傷的治療尚無特異性方法,主要為支持和對癥治療,配合抗病毒治療和心肌修復等,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藥物治療
針對重癥患者心肌受損情況,可采用鼻導管、面罩吸氧或機械通氣等措施改善缺氧狀態,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如兒茶酚胺、β受體拮抗劑、利尿藥、抗心律失常藥、心肌營養藥物等)改善癥狀。
2、中醫藥
最常見的是濕毒侵襲以及熱毒侵襲,根據不同的情況可以給與黃芪 、苦參以及五味子等藥物來治療。西洋參可以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對于患者氣血的運行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3、生物制品
免疫球蛋白可以通過中和病毒和免疫調節發揮作用,能抑制新冠病毒導致的細胞因子風暴。胎盤生長因子(PIGF)具有促進血管生成和抗心肌細胞凋亡、促進心肌細胞再生等功能,可能會減輕重癥患者的心肌細胞損傷。此外,也有一些初步試驗提示間充質干細胞對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1
間充質干細胞移植研究心肌炎
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HuMSCs)移植研究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對心肌炎癥反應程度、心肌細胞凋亡及心功能等方面的影響及其潛在的機制。
操作方法:1、將HuMSCs通過尾靜脈注射的方式移植到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模型中;2、移植后11天,心臟彩超檢查左心室收縮末期的內徑、左室舒張末期的內徑、室間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通過計算獲取左心室短軸縮短率;3、取大鼠心臟組織、石蠟包埋固定切片,HE染色后檢查大鼠心肌組織病理學改變及心肌炎嚴重程度評估;4、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大鼠血清中炎癥因子IL-1β和TNF-a水平;5、TUNEL檢測各組大鼠心肌組織中的凋亡細胞;6、提取各組大鼠心肌組織蛋白,免疫印跡法(Western blot)檢測心肌組織中ERK1/2、phospho-ERK-1/2、p38MAPK、phospho-p38MAPK、GRP78和caspase12的表達水平,設置正常大鼠為陰性對照組,造模未治療大鼠為空白對照組。
研究結論: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能通過抑制心肌炎性細胞浸潤、下調炎癥心肌組織中激活的ERK1/2信號通路和內質網應激減少心肌細胞的凋亡來減輕實驗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的心臟重構,改善心功能。路和內質網應激減少心肌細胞的凋亡來減輕實驗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的心臟重構,改善心功能。

2
間充質干細胞研究炎癥性心肌病
傳統的治療方法無法阻斷炎癥性心肌病的病情進展,而其他治療手段如免疫抑制劑治療目前仍需大規模臨床實驗證實。對于病毒感染陰性的患者,免疫抑制治療具有較好療效,然而對于心肌病毒持續存在的患者,應用免疫球蛋白和干擾素等治療卻存在爭議。
眾多基礎和臨床實驗表明,炎癥性心肌病可能存在免疫功能紊亂,這使MSCs治療該疾患時具有獨特優勢。有實驗證實,MSCs通過心肌內注射或靜脈輸注的方法,可減輕柯薩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感染性心肌炎和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癥狀,減少心肌損傷和功能紊亂。因此,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可能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現就MSCs在治療炎癥性心肌病時如何實現跨血管轉運及靜脈應用MSCs的可行性進行綜述。

3
間充質干細胞改善非缺血性心肌病
有研究學者發現間充質干細胞(MSCs )同樣適用于非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療。一項臨床試驗招募22 名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隨機分配靜脈注射MSCs 或安慰劑,治療后發現MSCs 治療組6分鐘步行距離明顯增加,同時改善功能狀態評分。

4
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病毒性心肌炎
最新研究顯示 ,間充質干細胞(MSCs) 還具有免疫調節和抗氧化作用 ,且其不能被柯薩奇病毒( CVB3) 感染 ,這使得 BM‐MSCs 成為治療病毒性心肌炎( VMC )的主要細胞來源 ,此外 ,MSCs 具有非免疫原性 ,使得異基因MSCs 可應用于臨床 。VMC 的心肌細胞損傷是由CVB3介導的直接感染和免疫損傷共同作用的結果 ,損傷的心肌細胞不可再生 ,不能在體內或體外復制 ,而 MSCs可以從根本上使損傷壞死的心肌細胞重生而達到治療 VMC的效果 。


目前已有多項有關干細胞,包括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等多個臨床試驗項目正在進行之中。間充質干細胞能夠分泌多種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活性的分子,具有抗纖維化、抗炎、抗凋亡、免疫調節和促血管生成等特性,可刺激受損心肌的修復和再生,被認為是在心肌修復和再生領域很有前景的研究手段。
干細胞,尤其是間充質干細胞,為心臟疾病的臨床研究帶來了全新的方法。隨著全球臨床研究團隊的不斷探索與努力,干細胞必將改變心臟疾病的治療格局,為患者們帶來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