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13 瀏覽量:0
2022年5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印發了《“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科學規劃、系統推進我國生物經濟發展。

△ 國家發改委官網發布
《規劃》在開展前沿生物技術創新。加快發展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推動以單分子測序為標志的新一代測序技術創新,不斷提高基因測 序效率、降低測序成本。加強微流控、高靈敏等生物檢測技術研發。推動合成生物學技術創新,突破生物制造菌種計算設計、高 通量篩選、高效表達、精準調控等關鍵技術,有序推動在新藥開 發、疾病治療、農業生產、物質合成、環境保護、能源供應和新材料開發等領域應用。發展基因診療、干細胞治療、免疫細胞治療等新技術,強化產學研用協同聯動,加快相關技術產品轉化和臨床應用,推動形成再生醫學和精準醫學治療新模式。部署開展中醫藥治療重大疾病作用機制及針灸作用原理研究。鼓勵發展生 物計算、脫氧核糖核酸(DNA)存儲等新技術。
《規劃》在“深化生物經濟創新合作”專欄1——生物經濟創新能力提升工程,中提到:
— 加快建設人類細胞譜系、人類器官生理病理模擬、國家作物表型組學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不斷提升生物領域極限研究能力。
— 圍繞加快創新藥上市審批、強化上市后監管,建設藥品監管科學研究基地,建設抗體藥物、融合蛋白藥物、生物仿制藥、干細胞和細胞免疫治療產品、基因治療產品、外泌體治療產品、中藥等質量及安全性評價技術平臺。
《規劃》在提高臨床醫療水平。發展微流控芯片、細胞制備自動化等先進技術,推動抗體藥物、重組蛋白、多肽、細胞和基因治療產品等生物藥發展,鼓勵推進慢性病、腫瘤、神經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和罕見病的原創藥物研發。拓展智能手術機器人、數字療 法、粒子放療等先進治療技術臨床應用。對開展臨床應用的干細胞治療、細胞免疫治療、醫療新技術制定完善技術規范,科學開 展臨床評價。把優秀傳統理念同現代生物技術結合起來,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集成推廣生物防治、綠色防控技術和模式, 協同規范抗菌藥物使用。
《規劃》在推動政策先行先試。用好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藥品與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檢查分中心,鼓勵依托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在細胞治療、 中藥和中醫醫療器械注冊監管等領域開展改革試點。結合生物經 濟創新發展高地建設和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選擇產業基礎好、市場主體活、輻射帶動強的城市,建設若干生物經濟先導 區,先行先試科技創新、準入與監管、市場應用、金融創新、價格、對外合作等生物經濟領域關鍵環節改革舉措,充分集聚國內 外高層次創新資源,鼓勵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在隨后召開的“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院有關負責同志,介紹“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有關情況。

聚焦《規劃》首次提出了“生物經濟”的概念。請問哪些產業將成為生物經濟的支柱產業?

△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生物經濟涉及面廣,覆蓋較多產業領域。為突出重點,一方面,《規劃》明確將滿足人民群眾“醫”“食”“美”“安”新需求作為生物經濟未來發展的重點領域;另一方面,《規劃》明確加快生物技術廣泛賦能健康、農業、能源、環保等產業,促進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生物產業多樣化水平。《規劃》從以下4個方面部署培育生物經濟支柱產業。
一是加快生物技術賦能健康產業。體現在3個推動:推動基因檢測、生物遺傳等先進技術與疾病預防深度融合,加快疫苗研發生產技術迭代升級,助力疾病早期預防;推動生物技術與精密機械、新型材料、增材制造等前沿技術融合創新,提升疾病診斷能力;推動基因組編輯、微流控芯片、細胞制備自動化等先進技術與生物藥研發融合,提高臨床醫療水平。
二是加快生物育種技術賦能生物農業產業。有序發展全基因組選擇、系統生物學、人工智能等生物育種技術,提高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和質量;發展綠色農業,促進前沿生物技術在農業領域融合,提高我國農業生產效率。
三是加快生物制造技術賦能生物能源和生物環保產業。發展高性能生物環保材料和生物制劑、功能型微生物、酶制劑,助力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開展新型生物質能技術研發與培育,推動化石能源向綠色低碳可再生能源轉型。
四是加快信息技術賦能生物信息產業。依托人工智能技術、生物醫學和健康大數據資源,發展智能輔助決策知識模型和算法,輔助個性化新藥研發;利用5G、區塊鏈、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實現藥品、疫苗從生產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衛生健康大數據在醫學科研、教育培訓、臨床診療、產品研發、行業治理、醫保支付等方面的應用。
聚焦《規劃》明確要開展前沿生物技術創新。前沿生物技術對未來生物經濟貢獻巨大,請問中科院在這方面有哪些布局思考?

△ 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副局長許航
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副局長許航許航:生物技術是21世紀最重要的創新技術集群之一,具有突破性、引領性等顯著特點,特別是在促進社會民生高質量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醫學、農業、制造、能源、環保等領域,前沿生物技術已經成為未來生物經濟的創新驅動力。此次發布的《國家“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開展前沿生物技術創新”,在高通量基因測序、生物檢測、合成生物、細胞治療、中醫藥治療、生物計算等方面進行了部署,對于我國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制高點,加快壯大生物產業、發展生物經濟、培育形成新動能,促進人民生活品質改善,推進“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建設,推動世界生物科技強國建設將發揮關鍵作用。
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始終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十四五”期間,將不斷布局和優化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前沿生物技術研究,例如重大傳染病防治共性關鍵技術、重大疾病防控與新藥創制、新型診療設備與治療技術等;加快培育引領未來前沿生物技術方向,例如干細胞新型治療技術、先導型農業新品種設計等;持續發展前沿生物技術的新興交叉領域,例如生物催化劑、工程細胞的設計與創制技術等。以上布局將根據國家戰略需要的變化及時進行優化調整,從而著力推動重大科技成果的原始創新和技術轉化,突破解決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與“卡脖子”問題,推動生物經濟相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助力我國生物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和生物強國建設。
【關于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ttps://www.ndrc.gov.cn/xwdt/tzgg/202205/t20220510_1324439.html?code=&state=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