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9-09 瀏覽量:0

日本首相辭職
黑豹男主離世
腸道病變為何如此兇險?
Cell therpy takes a different approach
近兩周來,接連兩則爆炸性新聞備受矚目。
一則是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準時步入首相官邸的新聞發布會現場,正式宣布了自己辭任的消息,已經連續執政8年,日本首相因舊疾“潰瘍性結腸炎”復發惡化,提早結束了政治生涯,這一新聞迅速成為國內外焦點,引發廣泛熱議。
連創紀錄的安倍首相,這次不得不卸任。
(圖片來源:《華盛頓郵報》官網▼)

一天后,就在8月29日上午,據環球網援引美聯社消息,漫威超級英雄電影《黑豹》主演查德維克·博斯曼罹患結腸癌于家中去世,終年43歲。這則悲傷的新聞令全球影迷唏噓不已并為之惋惜。
《黑豹》被認為是黑人電影的里程碑之一
但黑豹已落幕,瓦坎達永遠失去了國王。
(圖片來源:網絡)▼

一位是手握大權、萬夫之長的首腦政要
一位是光影中卓爾不群、睿智無畏的超級英雄
幾乎在同一時間,因結腸病變轉變了人生方向
折磨安倍近50年的結腸炎,4年就奪取黑豹生命的晚期結腸癌,不禁令人深思:
結腸病變為何如此兇險?
#01
Colonic cancer lethality
全球第三大癌癥,“殺傷力”有多大?

“安倍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腸道慢性復發性炎癥,屬于炎癥性腸病的一種,主要癥狀為持續或反復的腹瀉、粘液膿血便和腹痛,同時可伴有發熱、營養不良等全身癥狀。
一般來講,潰結患者的結直腸發生癌變的幾率要高于正常人,有數據報道,患病20年和30年后的癌變率分別為7.2%和16.5%,而安倍從17歲時就患有結腸炎,時至今日,癌變幾率的確存在,外界也對此充滿猜測。
2012年日本《消化》雜志曾刊登安倍與主治醫生的談話
由于名人光環,該病在日本被稱之為“安倍結腸炎”。
(圖片來源:《消化》雜志)▼

結直腸癌分為結腸癌和直腸癌,是常見的癌癥之一,原發部位包括結腸癌、直腸癌和肛管癌,“黑豹”博斯曼在2016年就確診了第三階段結腸癌,過去四年一直在與疾病斗爭。

2018年我國診斷結直腸癌521490人,平均每天有1429人患病,幾乎每分鐘就有1人被查出患有結直腸癌。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每年新發結直腸癌病例42.9萬,每年死亡病例28.1萬,結直腸癌更是超過肝癌,僅次于肺癌和胃癌之后,成為第三大致死癌癥!
#02
Symptoms of intestinal changes
攸關生命,腸道變化癥狀不容忽視

研究認為除了遺傳因素,城市化加劇和生活習慣、飲食結構改變也是現代人腸炎、腸癌多發的重要因素。業界普遍認為高脂、高肉食、低纖維飲食及低體力活動與結直腸癌的發生有著密切關系,高強度的工作和精神壓力也會導致患病。
但是,結直腸癌的早期臨床表現并不明顯,極易忽視,因此,應極度重視疾病進展到一定程度的幾種常見表現:
1、腸道刺激癥狀,包括排便習慣發生改變、大便次數增多、腹瀉或便秘或二者交替、肛門墜脹、腹部隱痛等;
2、便血:多數間歇出現,有時為粘液血便,有時暗紅血便;
3、腹痛、 腹脹,大便變形、變細、不容易排出等腸梗阻表現,多為大腸癌晚期;
4、在腹部摸到包塊,較硬,排便后也不消失;
5、出現乏力、貧血、消瘦等癥狀。
#03
Cell therapy application
另辟蹊徑,細胞應用于結直腸癌

關于結直腸癌的治療方式當然是預防,目前臨床上還是以手術及放化療、靶向治療為主要手段。但也只是提高腫瘤對藥物的反應率,延長患者無病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
而對于潰瘍性結腸炎,目前幾乎無法治愈,甚至連發病原因都尚未知曉,一般認為與遺傳和免疫系統功能異常有關。
在這種情況下,體外補充免疫細胞則是簡單有效的預防措施,不僅可以明顯提升自身免疫力,還能消除外來細菌,對體內病變細胞、癌細胞有精準的識別和殺傷能力。

除了免疫細胞,目前也有使用能高度增殖、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干細胞應用于潰瘍性結腸炎的研究,部分患者在1-2年內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如今,細胞應用已經發展成為21世紀攻克頑固疑難疾病較有希望的新型診療方式,期頤未來細胞應用發展前景,為更多患者帶來治愈福音,為人類健康生命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