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1-03-02 瀏覽量:0
01、科學家揭示調節(jié)免疫細胞抗腫瘤活性的新型分子機制!
卵巢癌患者的預后通常較差,大多數的卵巢癌患者都是在疾病晚期才被確診的,據估計,晚期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40%,引起這些不良結果的部分原因是科學家們缺乏有效的療法來治療晚期卵巢癌和癌癥復發(fā)。
免疫療法藥物能激活機體的免疫T細胞,從而來抵御腫瘤細胞;目前該類療法被批準用來治療多種不同類型癌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癌癥患者的標準治療手段以及患者的預后;然而,在卵巢癌中,利用免疫療法旨在刺激機體T細胞功能的臨床試驗似乎僅僅讓患者產生了適度的反應率。研究表明,機體中存在大量其它免疫細胞(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等)的癌癥患者會對免疫療法反應較好,但這些細胞類型是否會讓患者的預后較好,目前研究人員并不清楚。
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卵巢癌患者機體中一組共534份樣本,結果發(fā)現,機體中B細胞浸潤或B細胞衍生的漿細胞水平較高的患者往往有著較好的預后;B細胞是一類能產生抗體的特殊免疫細胞,同時其還能在表面表達5類B細胞受體中的一種,即IgM、IgD、IgG、IgE或IgA,這些免疫球蛋白能調節(jié)不同B細胞信號通路并控制B細胞過程。
對樣本進一步分析后發(fā)現,B細胞和漿細胞所產生的抗體主要是IgA亞型,其次是IgG亞型。IgA的存在能夠調節(jié)卵巢癌細胞的下游信號通路,尤其是,IgA能導致RAS信號通路被抑制,從而促進卵巢癌的發(fā)生。RAS信號通路的抑制會讓腫瘤細胞對T細胞所介導的細胞殺傷作用變得敏感,這種殺傷作用是通過新型CAR-T細胞核腫瘤浸潤的淋巴細胞所產生的;此外研究人員還分析了B細胞所分泌的IgA和IgG能夠識別特定卵巢癌腫瘤細胞表面的標志物,并刺激其它稱之為髓樣細胞的免疫細胞來靶向作用卵巢癌細胞使其毀滅。
研究結果表明,利用免疫療法或能增強機體B細胞核T細胞抵御卵巢癌的協調性反應,而卵巢癌同樣也作為一種免疫原性疾病,會對檢查點抑制劑產生耐受性,而檢查點抑制劑通常能夠表現出更好的疾病治療效果。
02、肥大細胞免疫系統(tǒng)的哨兵
肥大細胞具有抵抗病原體以及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的炎癥反應的能力。肥大細胞和中性粒細胞都是白細胞,對人體的免疫防御至關重要。在最近一項研究中,免疫學家Anne Dudeck教授和生物工程師Jan Dudeck發(fā)現了肥大細胞與嗜中性粒細胞之間交流的關鍵機制。這些新發(fā)現可能有助于開發(fā)創(chuàng)新的靶向治療策略,以減輕過敏反應和炎癥反應。研究結果已發(fā)表在《Immunity》雜志上。
中性粒細胞是人體抵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線。相反地,肥大細胞是組織駐留細胞,充當哨兵,通過吸引更多的免疫細胞對病原體或組織損傷做出反應。長期以來,肥大細胞被認為是“有害的”,因為它們會導致過敏反應。肥大細胞釋放的組胺會引起過敏者的相關癥狀:花粉癥,瘙癢,蕁麻疹甚至呼吸急促。但這只是硬幣的一面。另一方面,肥大細胞對于針對病原體的快速免疫反應至關重要,因為肥大細胞會協調中性粒細胞到達炎癥或感染部位。
研究表明,肥大細胞來源的TNF可激活血管內的內皮細胞。血液中循環(huán)的嗜中性粒細胞被直接激活,以便遷移到發(fā)炎的組織中。肥大細胞像監(jiān)護人一樣直接將自己定位在血管周圍,甚至將突起插入血管內腔。在緊急情況下,含有TNF的顆粒會從這些突起中定向釋放。因此,TNF立即存在于嗜中性粒細胞可以“看到”的地方。TNF激活中性粒細胞上的表面蛋白,因此細胞變得更粘,可以將自身附著在血管壁上,然后遷移到周圍的組織中。
03、醫(yī)療機構管理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治療產品臨床應用的規(guī)范》團體標準正式發(fā)布
為了加強醫(yī)療機構使用CAR-T細胞治療上市產品的風險防控和質量管理,促進行業(yè)自律,中國醫(yī)藥生物技術協會組織業(yè)內骨干單位及專家參考其他國家相關指南和我國已經發(fā)布的相關規(guī)定和標準,經過多次研討,制訂了《醫(yī)療機構管理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治療產品臨床應用的規(guī)范》標準。
經中國醫(yī)藥生物技術協會標準工作專家委員會審定,并完成公示程序后,將《醫(yī)療機構管理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治療產品臨床應用的規(guī)范》標準予以發(fā)布。
近日,來自日本的科學家成功從人類誘導的多能干細胞培育出類似于人體中存在的小腸細胞。他們聲稱,這種細胞可用于實驗室研究人類小腸藥物的運輸和代謝。
東京工業(yè)大學以及東京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利用多能誘導性干細胞(ipsc),開發(fā)出了新型腸上皮細胞。通過修改他們先前在人類胚胎干細胞上使用的程序,科學家們最初培育出了類似于小腸細胞早期階段的細胞,稱為小腸祖細胞。然后,他們在膠原玻璃質凝膠膜(CVM)上培養(yǎng)了這些祖細胞。此外,他們用含有6-溴二dirubin-3'-肟,二甲基亞砜,地塞米松和活化維生素D3的成熟培養(yǎng)基處理祖細胞,最終導致了類似于實際腸上皮細胞的腸上皮樣細胞的分化,它表達了調節(jié)藥物吸收的外排轉運蛋白以及CYP3A4。東京工業(yè)大學副教授Nobuaki Shiraki博士補充說:“我們建立了一種有效的培養(yǎng)程序,可通過培養(yǎng)hiPSC衍生的內胚層或腸祖細胞從hiPSC產生腸上皮細胞。”
05、國家藥審中心發(fā)布《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試行)》
為指導我國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研發(fā),提供可參考的技術標準,國家藥審中心組織制定了《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試行)》。根據《國家藥監(jiān)局綜合司關于印發(fā)藥品技術指導原則發(fā)布程序的通知》(藥監(jiān)綜藥管〔2020〕9號)要求發(fā)布。

06、進一步放開異體細胞治療技術!臺灣批準自體細胞治療上市兩年后又有新動作
中國臺灣衛(wèi)生主管部門開放自體細胞治療至今2年多,為鼓勵醫(yī)療院所投入異體細胞治療研究,并要求相關機構對細胞保存更加完善,衛(wèi)生主管部門擬修正“細胞治療特管辦法”,將開放異體細胞治療技術施行計劃申請,但須載明醫(yī)療院所自行發(fā)表的人體臨床試驗成果,并附有國內外文獻報告,經核準后才能施行,新版本預計本月公告上路,專家稱此是急性病患一大福音。
衛(wèi)生主管部門負責人表示,依“特定醫(y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y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辦法)規(guī)定,現已開放自體免疫細胞、自體脂肪干細胞、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自體纖維母細胞及自體軟骨細胞等6類細胞治療技術,至今核準53種治療項目,包括自體免疫細胞治療實體癌末期等病人,自體軟骨細胞治療則可用于膝關節(jié)軟骨缺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