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9-05 瀏覽量:0
前言
INTRODUCTION
近日,國內一研究團隊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Med》發表了題為《Trends and sociode-mographic patterns in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nd treatment in China》的研究報告。這項基于全國代表性大規模調查的研究,通過對比 2012-2015 年和 2021-2022 年兩個時間段的數據,系統分析了中國成人高血壓的最新流行現狀與管理情況,為制定針對性的高血壓干預措施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研究數據顯示,2021-2022 年中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已達到 31.6%,這意味著每三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位受到高血壓的困擾。與 2012-2015 年的數據相比,高血壓患病呈現出明顯的上升態勢,且這種增長在不同人群中呈現出獨特的社會人口學模式。
值得關注的是,農村地區高血壓患病率增長尤為顯著,已超過城市地區。這一變化與我國快速的城鎮化進程密切相關,農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結構中鈉鹽攝入增加以及體力活動減少等因素,共同推動了農村高血壓患病率的攀升。
年齡分布上,高血壓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的特點依然明顯,60 歲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超過 50%,但更令人擔憂的是其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數據顯示,20-39 歲青年高血壓患病率的相對變化率顯著高于其他年齡組,從 1991 年的 4.5% 上升至近年的 13.4%。
這意味著高血壓不再是老年人的 "專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加入高血壓患者的行列,這與當代青年久坐少動的工作方式、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以及精神壓力增大等因素密切相關。
眾多臨床研究顯示,干細胞在干預高血壓及其引起的多種并發癥如中風、心力衰竭、腦出血等方面都有較為亮眼的效果,可以有效幫助患者康復。
案例一
2018年,《循環研究》雜志在線公布了干細胞技術應對心力衰竭的III期臨床試驗結果——隊列研究中前10名受試者的結果令人滿意。這是首次公布干細胞臨床應對心力衰竭關鍵性試驗的結果數據。治療組受試者的六分鐘步行距離有所改善,相對改善率為20.5%;心臟功能分級改善——40%受試者的心功能分級改善了1個級別;與基線值相比,六個月時MLHFQ(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治療問卷)評分呈正趨勢,相對改善了31%,這比II期臨床試驗的改善程度要更大。
案例二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3醫院神經外科進行了手術聯合自體間充質干細胞應對高血壓腦出血臨床試驗,在40例高血壓腦出血受者中,1個月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5.0%,顯效30例,有效8例,無效2例)明顯高于對照組(75.0%,顯效10例、有效20例、無效10例)(P<0.05)。術后隨訪6個月,觀察組語言、肌張力和肌力改善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語言25vs13例,肌張力20vs12例,肌力23vs10例)(均P<0.05)。
結果表明間充質干細胞臨床干預腦出血能提高療效,同時可改善患者語言、肌張力、肌力功能。
案例三
2016年,有研究對15例高血壓伴糖尿病腎病受試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相關的臨床研究;另有15例使用常規治療(口服抗高血壓藥物)作為對照組。兩組受試者均持續治療1個月,參加研究前后3個月監測受試者收縮壓、舒張壓。
結果顯示:干細胞組的受試者,其舒張壓指標下降程度較對照組明顯,且在改善舒張壓方面的臨床療效優于單純控制血壓的常規方法,糖尿病腎病等并發癥狀均得到改善。
高血壓的典型癥狀包括頭痛、疲倦或不安、心律失常、心悸耳鳴等。然而,許多高血壓患者可能在沒有任何癥狀的情況下已出現其他并發癥,如腦卒中、視物模糊、意識喪失、失憶等,所以高血壓又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展望未來,預防高血壓首要先改善三高的飲食習慣,注意身體鍛煉,在身體條件許可的前提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并持之以恒。近年來,越來越的多人認識到高血壓的危害,但是掌握科學的防治方法,才能真正實現高血壓的有效控制,減輕心血管疾病負擔,為健康中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我們也期待著細胞技術在該方向的早日成熟,為更多收到高血壓困擾的朋友帶來新的應對策略、新的選擇。
【注】文章內容旨在科普細胞知識,進行學術交流分享,了解行業前沿發展動態,不構成任何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