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8-14 瀏覽量:0

黃褐斑,亞洲育齡女性高發,表現為對稱分布于面部、前額及下頜深淺不一、邊界不清的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嚴重影響面容美觀。

生活節奏加快、環境污染加劇等等,黃褐斑的觸發因素日益復雜,目前針對黃褐斑的臨床方法主要還是以減少黑色素生成、抗炎、抑制血管增生,修護皮膚屏障、抗光老化為原則。以色斑變淡或恢復正常,面積縮小或消失,減少復發為目標[4]。
應對黃褐斑,調節黑色素是關鍵
PART 01
黃褐斑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日常紫外線的照射會使皮膚中的黑色素細胞變得活躍,釋放更多的黑色素來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傷害,如果生活中還不注重防曬,過多的黑色素沉著在皮膚中,導致黃褐斑的出現。另外,年齡增長、遺傳等因素也可能影響黑色素細胞的活性,也會促進黃褐斑的形成。
因此針對黃褐斑,調節黑色素是關鍵。
現有針對黃褐斑的方法中,光電項目的應對方式由于副作用少,逐漸成為穩定期黃褐斑的首選針對辦法。但在《中國黃褐斑診療專家共識(2021版)》中也指出“單一、反復光電治療易導致色素沉著、色素減退/脫失以及復發等,因此不推薦光電治療作為臨床長期維持手段”。
近年來,干細胞外泌體在皮膚色素沉著調節方向的臨床研究中有著積極反饋,被認為是針對黃褐斑的一個潛在理想選擇。
2019年,在《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期刊上發表了一項相關研究指出[1],外泌體可通過改變基因表達和多種酶活性來調節黑色素細胞的色素合成。

外泌體參與黑色素合成中的多種基因表達和酶活性調節[1]
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 SC -Exos)是一種具有脂質雙層、分子直徑為30-150納米的納米囊泡,通過“內吞、融合、外排”產生,主動從細胞中分泌出來。SC-Exos具有與干細胞(SC)相似的屬性,此外還具有更穩定、更易保存、無活細胞和低免疫原性的優點,它在皮膚美容和應對衰老提升年輕態方面具有廣闊的研究和應用前景。
案例分享
PART 02
福建醫科大學協和醫院的科研團隊2023 年 2 月在國際專業期刊Lasers Surg Med. (激光外科醫學)上發表了一篇題為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melasma and its percutaneous penetration(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治療黃褐斑及其經皮滲透技術)的臨床研究報告。

在該臨床研究中,研究人員選取了60例患有黃褐斑的女性受試者,并將其隨機分為四組,每組15例。
A組作為對照組接受非剝脫點陣激光(NAFL)聯合生理鹽水,其余組則為實驗組,B、C 和 D 組分別使用微針、NAFL 和 PBASM (等離子設備)聯合進行此次臨床研究[2]。每位受試者以 1 個月為間隔接受四次的臨床應用。
并對使用后疼痛程度、黃褐斑面積和嚴重程度評分、改善率、醫生總體評估評分、滿意度及并發癥進行評估。
研究中,與A組相比,B、C、D組效果和受試者滿意度明顯提高(p < 0.05),B、C、D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B 組受試者報告的疼痛水平高于其他三組 (p < 0.05);D組受試者體驗較好。
結果表明:干細胞來源外泌體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黃褐斑癥狀。與微針相比,NAFL和PBASM在促進滲透方面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這些發現值得探索和臨床應用。
未來展望
PART 03
黃褐斑成因復雜,沒有明確具體的發生機制,與皮膚屏障、光老化、激素水平的變化都有關系,是皮膚科面臨的一道“難關”。
近年來,干細胞外泌體在皮膚方向的臨床研究中所表現出的潛力,也讓我們看到了解決黃褐斑這一難題的新希望。
相信在未來,隨著干細胞及其外泌體的臨床研究的發展及深入,其針對某些問題的機制也會逐漸清晰,為更多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個新的選擇和策略。
【注】文章內容旨在科普細胞知識,進行學術交流分享,了解行業前沿發展動態,不構成任何應用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