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4-23 瀏覽量:0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大約8%-10%的人口受到它的影響,我國就大約有4千萬人口罹患此病,其中女性患者明顯多于男性患者,有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還會傷害到嬰幼兒,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極高。
目前為止已發現,80多種常見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全身。
如一型糖尿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干燥綜合征、部分類型炎癥性腸病、多發性硬化癥、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甲狀腺功能亢進、重癥肌無力、多發性腦脊髓硬化癥、急性特發性多神經炎、硬皮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
一旦患病,大多數患者需要長期或終身服藥,且部分疾病(如狼瘡腎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關于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系統功能正常時,它會產生一種反應,能夠識別和清除外來抗原(如細菌、寄生蟲和癌細胞等等),能夠清楚的區分敵我。
但當機體受外因素或遺傳因素影響出現失調的時候,它就開始混亂了,分不清“自我”和“非自我”,此時就有可能產生針對自身細胞、組織或器官的免疫細胞或抗體(稱為自身抗體),引發自身免疫性疾病。

而大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屬于難治性疾病,現有的治療手段(主要使用激素治療,毒副作用較大)對這些疾病只能控制病情進展或緩解癥狀,無法根治。
但正因為是個難過的“坎兒”,才留給了干細胞大放異彩的機會!
干細胞調停免疫戰亂
主要是還是因為干細胞亮眼的作用,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在不同的誘導條件下,可分化為成熟的功能細胞,替代和修復死亡、受損細胞,并且以上都在多項臨床研究中表現出良好的免疫調節和組織修復的作用。
對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間充質干細胞(MSCs)可以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機制環節發揮作用,主要作用機制如下:
①分化和遷移
MSCs具有向損傷部位遷移、向功能細胞分化、分泌生長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免疫調節能力,維持或重塑其細胞功能。
②免疫調節
MSCs通過細胞間直接作用、旁分泌等與免疫細胞相互作用,可抑制T細胞增殖、調節Th2/Th1細胞比例,并抑制細胞增殖和產生抗體等。
此外,MSCs還會影響自然殺傷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的細胞激活和成熟過程,調控調節性T細胞功能而產生免疫抑制作用。
①系統性紅斑狼瘡(SLE)
在2011年,國內學者孫凌云教授進行的一項臨床試驗。
初步探尋了間充質干細胞療法治療SLE的臨床療效及遠期復發率,結果顯示所有患者在接受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后均有臨床改善。
SLE疾病活動度評分和 24 小時蛋白尿均顯著下降,后續的隨訪中,上述指標進一步下降。

2022年,由國內風濕免疫學科領域眾多專家共同完成的《異體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專家共識》讓間充質干細胞應用于SLE有“識”可依。
該共識明確指出:目前全球已經有1500多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接受了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大大提高了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療效,改善了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生存質量和預后。

目前,在Clinical Trials.gov上注冊的干細胞治療SLE的研究項目達33項,其中含國內研究4項。
②銀屑病
一名47歲男性朋友,于1995年被診斷為銀屑病。
此后25年的時間,嘗試了各種方法(包括草藥治療、皮膚激光治療和藥物治療),但對于他的病情并沒有明顯改善效果。在使用間充質干細胞前,他的手指、手背、手腕和雙耳都有炎癥,紅斑廣泛分布在雙手、手指和兩個手腕上。在耳廓內側和耳垂下部也發現了紅斑,同時他表達發癢嚴重。

于是,他在2周內接受了三次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
第1次治療,他做了靜脈和局部移植干細胞。之后,患者分別間隔一周進行了第2次和第3次,后面只是做了局部移植,沒有再進行靜脈。
術后,患者的PASI(銀屑病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評分從9.9下降到1.7,DLQI評分(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數)從27下降到3。

這位對象在第一次治療后的第7天,雙手上的紅斑輕微減少,瘙癢減輕。第一次治療后,紅斑逐漸消失,所有紅斑在移植后第122天幾乎消失。后續的觀察中,他的手、手指及手腕上都沒有觀察到紅斑,還證實耳朵的紅斑顯著減少。最后他擺脫了困擾多年的銀屑病。

干細胞帶來新希望
其實今天分享的幾個案例,只是眾多關于間充質干細胞應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案例中的一小部分。

近年,間充質干細胞因其安全易獲得、高增殖能力、多能分化能力以及免疫調節等有益特性,在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臨床試驗和應用中具有顯著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