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7-14 瀏覽量:0



過敏性鼻炎又稱變應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機體暴露于過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 IgE) 介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癥疾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可逆的炎性疾病,其典型癥狀為流鼻涕、鼻塞、鼻癢、噴嚏,以及鼻充血。過敏性鼻炎還往往伴隨著其他并發癥,比如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慢性鼻竇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結腸炎,睡眠障礙,以及分泌性中耳炎等,甚至會導致嗅覺減弱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癥狀:
AR的典型癥狀為陣發性噴嚏、清水樣涕、鼻癢和鼻塞;可伴有眼部癥狀,包括眼癢、流淚、眼紅和灼熱感等,多見于花粉過敏患者。隨著致敏花粉飄散季節的到來,花粉癥患者的鼻、眼癥狀發作或加重。如果致病因素以室內過敏原(塵螨、蟑螂、動物皮屑等)為主,癥狀多為常年發作。40%的AR患者可合并支氣管哮喘,在有鼻部癥狀的同時還可伴喘鳴、咳嗽、氣急、胸悶等肺部癥狀。臨床上應重視AR與哮喘的相互聯系和影響,也應關注患者的精神心理狀況;
體征:
AR發作時最主要的體征是雙側鼻黏膜蒼白、腫脹,下鼻甲水腫,鼻腔有多量水樣分泌物。眼部體征主要為結膜充血、水腫,有時可見乳頭樣反應。伴有哮喘、濕疹或特應性皮炎的患者有相應的肺部、皮膚體征。

AR是特應性個體接觸過敏原后,主要由過敏原特異性IgE介導的鼻黏膜慢性非感染性炎癥,非IgE介導的機制及神經免疫失調也參與其中?! ?/p>
AR的發病與遺傳和環境的相互作用有關。AR具有遺傳易感性,生活環境和腸道微生物菌群在AR的發病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衛生假說”認為,由于環境衛生過于清潔,使得生命早期暴露于微生物和寄生蟲的機會減少,日后發生AR和哮喘等變應性疾病的風險增高。生命早期腸道微生物菌群穩態的建立對機體免疫耐受狀態的形成至關重要。盡管IgE介導的Ⅰ型變態反應是AR發病的核心機制,但非IgE介導的炎性反應也參與了AR的發生發展。組織重塑在AR發病中的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確。

雖然AR和哮喘被認為是“同一氣道、同一疾病”,鼻腔與支氣管暴露于相同的環境中,但與哮喘發病過程中的支氣管組織重塑相比,AR鼻腔組織的重塑較輕微,但其發病機制、臨床和流行病學特征有待進一步明確。

AR常規治療措施一般包括環境控制、藥物治療、特異性免疫治療。
環境控制:
AR患者首先要確定特定的過敏原后,就之后盡可能避免或減少接觸相關過敏原。以塵螨過敏為例,建議采用控制濕度、減少塵螨的食物來源和生存區域、防塵螨材料物理隔離、熱處理或冷凍殺滅塵螨等措施綜合進行防控。在自然暴露于花粉的環境中,患者使用防護口罩、防護眼鏡、鼻腔過濾器、花粉阻隔劑及惰性纖維素粉等可減少致敏花粉吸入鼻腔或與結膜接觸,緩解鼻、眼癥狀;依次類推,針對不同的過敏原采取對應的措施;

藥物治療:
AR常用治療藥物分為一線用藥和二線用藥(表1)。一線治療藥物包括鼻用糖皮質激素(簡稱鼻用激素)、第二代口服和鼻用抗組胺藥、口服白三烯受體拮抗劑;二線治療藥物包括口服糖皮質激素、口服和鼻用肥大細胞膜穩定劑、鼻用減充血劑、鼻用抗膽堿能藥;但只能控制癥狀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容易復發,不能逆轉免疫失衡狀態。

表1:變應性鼻炎常用治療藥物
特異性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是AR的一線治療方法,臨床推薦使用。研究證實這種治療方法對AR具有近期和遠期療效,且有可能改變疾病的自然進程,預防AR發展為哮喘,減少產生新的致敏。目前臨床常用的過敏原免疫治療方法有皮下注射法(皮下免疫治療)和舌下含服法(舌下免疫治療),分為劑量累加和劑量維持兩個階段,總療程為3年,推薦使用標準化過敏原疫苗?! ?/p>
盡管特異性免疫療法已在臨床實踐中廣泛使用,但患者人群受到過敏原的限制,脫敏周期長,并且存在局部或全身性藥物不良反應,導致患者依從性差。因此,傳統干預方法的效果不理想,迫切需要新的干預手段。

近年來,我國在干細胞治療過敏性鼻炎領域取得新的臨床進展。我司聯合煙臺毓璜頂醫院開展的“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注射液治療中-重度持續性變應性鼻炎的臨床研究”也順利通過備案,目前正處于臨床招募患者階段?! ?/p>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多種特性:能夠分化成各種成熟的細胞系,分泌對細胞生存和增殖至關重要的可溶性因子,歸巢遷移到確切的損傷部位進行損傷修復,抗炎抗菌并調節免疫反應。
間充質干細胞的免疫調節特性
已經有實驗證明在鼻炎模型中間充質干細胞能調節T細胞的功能,過抑制T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的成熟,減少B細胞的激活和增殖,抑制NK細胞的增殖和細胞毒性,并通過促進可溶性因子來調節適應性和先天免疫系統,最終顯示對過敏性鼻炎的治療作用。
多項動物實驗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在過敏性鼻炎動物模型中發揮了免疫調節作用。
間充質干細胞的抗菌抗炎特性
已經有多項實驗證明,不同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具有顯著的抗菌和抗炎效力,能有效改善部分病毒和細菌引起的鼻炎炎性反應?!?/p>
研究案例:
間充質干細胞顯著抑制過敏性炎癥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免疫調節和抗炎作用,可以改善多種免疫介導的和炎癥性疾病。研究人員探討了間充質干細胞在過敏性鼻炎大鼠模型中的作用,與抗白三烯的功效相比,間充質干細胞對過敏性炎癥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間充質干細胞在大鼠模型中通過下調Th2免疫反應,促進Th2向Th1免疫反應的轉變來調節過敏性鼻炎的免疫反應。
在動物研究中,研究者從臍帶中分離間充質干細胞,對過敏性鼻炎大鼠進行注射,發現間充質干細胞能夠抑制模型大鼠打噴嚏、揉鼻子的鼻部癥狀和鼻粘膜病理學的變化。同時發現間充質干細胞降低了血清白細胞介素-4、腫瘤壞死因子-α和免疫球蛋白E的表達[1]。此外,間充質干細胞還降低了過敏性鼻炎模型大鼠鼻粘膜中組胺的表達和巨噬細胞的募集。由此,推斷間充質干細胞對過敏性鼻炎的作用可能是通過調節巨噬細胞分泌相關細胞因子來實現的。

間充質干細胞的歸巢和組織修復作用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強大的旁分泌作用和分化能力,能分泌多種生長因子和組織修復因子,并能遷移到受損部位,分化成體細胞,進行組織修復。
研究案例
研究者將間充質干細胞進行腹腔注射后,發現其遷移到鼻和肺組織,并通過抑制過敏性鼻炎小鼠模型中的Th2淋巴細胞來改善上氣道和下氣道的氣道重塑和氣道炎癥。

間充質干細胞由于其具有各種優良特性,并在過敏性鼻炎治療的臨床前研究取得不錯成果,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在過敏性鼻炎的臨床應用具有較大的前景。希望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間充質干細胞有望成為過敏性鼻炎患者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療選擇。
參考文獻:
[1] Sun, L., Sha, J., Meng, C., & Zhu, D. (2020). Mesenchymal Stem Cell-Based Therapy for Allergic Rhinitis. Stem cells international, 2020, 2367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