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8-17 瀏覽量:0
2、揭開漸凍癥的神秘面紗
漸凍癥又稱肌萎縮側索硬化(ALS),是一種快速進展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運動皮層的上運動神經元和腦干和脊髓腹角的下運動神經元選擇性變性,在癥狀出現后3-5年內,大腦和脊髓內運動神經元的喪失導致肌肉萎縮、無力、癱瘓,最終死亡。
圖1. ALS神經元損傷的主要病理機制
幾種病理生理機制已被提出,包括:細胞質蛋白定位和聚集異常,蛋白穩態異常,RNA毒性,RNA加工異常,谷氨酸受體過度激活介導的興奮毒性,線粒體功能障礙,內質網應激和小膠質細胞激活,細胞骨架異常重排,軸突運輸受損,氧化應激。此外,小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的貢獻似乎對疾病的發展至關重要,顯著影響疾病發病后的進展速度。事實上ALS被認為是一種非細胞自主疾病,運動神經元變性的開始和進展似乎受到不同種類細胞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以及持續炎癥環境的影響,圖1顯示了ALS病理的分子機制。
疾病病理背后的具體分子機制尚未完全了解,神經保護治療方案的效果微乎其微,本文將以間充質干細胞(MSCs)為重點,討論干細胞治療ALS的進展、挑戰和未來方向。
03、干細胞治療ALS的臨床研究進展
近年來,干細胞移植作為一種治療ALS患者的新療法得到了廣泛的研究,成為一個激烈而有爭議的研究領域。在一些臨床前研究中,干細胞被證明具有神經保護作用,有效地延遲疾病發作和延長生存時間。盡管干細胞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臨床前研究也取得了有希望的結果,但仍有幾個問題沒有得到解答,如最合適和有益的細胞來源、細胞劑量、給藥途徑和治療機制的確定。
不同的機制被提出來解釋MSCs在神經保護中的作用。雖然其確切機制尚不清楚,但MSCs分泌的抗炎因子和生長因子可能通過多種方式影響ALS的進展,包括神經可塑性、血管生成和軸突再髓鞘化等內源性再生過程。圖2顯示了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神經退行性變的可能機制,由于其免疫調節特性,MSCs可以通過抑制樹突狀細胞的成熟和遷移,抑制淋巴細胞的激活和增殖,以及減少膠質細胞增生來減弱中樞神經系統的炎癥反應。此外,MSCs具有抗凋亡的特性,并可能通過調節星形膠質細胞的功能限制興奮毒性。
圖2. 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神經退行性變的可能機制
04、未來挑戰及展望
由于成體間充質干細胞具有高增殖活性、免疫調節、多向分化和分泌神經保護因子的能力,因此,成體間充質干細胞是一種很有前景的臨床轉化候選細胞。然而,最佳劑量、分化狀態、給藥途徑以及潛在的治療機制等技術障礙仍有待評估。
最后,我們期待干細胞治療能夠在孤兒病療領域大放異彩,為漸凍癥病人“解凍”,釋放他們被禁錮的身心。
參考文獻:
[1] Ciervo Y, Ning K, Jun X, Shaw PJ, Mead RJ. Advances,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stem cell therapy in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Mol Neurodegener. 2017 Nov 13;12(1):85. doi: 10.1186/s13024-017-0227-3. PMID: 29132389; PMCID: PMC5683324.
[2] Brites D, Vaz AR. Microglia centered pathogenesis in ALS: insights in cell interconnectivity. Front Cell Neurosci. 2014 May 22;8:117. doi: 10.3389/fncel.2014.00117. PMID: 24904276; PMCID: PMC4033073.
[3] Ooi YY, Dheen ST, Tay SS. Paracrine effect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conditioned medium on microglial cytokines expression and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Neuroimmunomodulation. 2015;22(4):233-42. doi: 10.1159/000365483. Epub 2014 Oct 21. PMID: 2534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