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5-14 瀏覽量:0
前言
INTRODUCTION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響關節,導致滑膜炎癥和增生,進而引起關節疼痛、腫脹和損傷。
提到類風濕性關節炎,大家通常會將其與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混為一談。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侵蝕性關節炎為主要癥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關節僵硬、疼痛、炎癥、活動受限以及關節侵蝕,可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障礙。具體發生的病理機制還在研究中,主要涉及多種免疫細胞的異常激活,導致持續慢性炎癥,進而導致關節損傷和破骨細胞活性增強介導過度的骨吸收。

類風濕性關節炎全球發病率為0.24%,我國的RA患病率目前為0.3%,有超過500萬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RA不僅影響關節,還會影響其他器官,引起心血管疾病、骨質疏松癥和代謝綜合征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并降低其生存率。

針對于類風濕關節炎傳統治療是以非甾類抗炎藥、抗風濕藥、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及免疫調節劑等為主,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癥狀的效果,但對于難治性、反復病例效果不明顯,并且存在患者不耐受、藥物不良反應多、產生抗藥性的可能。
目前對于干細胞的研究成為應對類風濕關節炎的熱點,其中間充質干細胞以其多向分化能力、免疫抑制性能,以及組織損傷修復能力和低風險性,為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應用提供了新的希望。
空軍第九八六醫院腎臟病科、陜西省組織細胞庫的臨床研究團隊在《空軍軍醫大學學報》上發表了題為《間充質干細胞對類風濕關節炎的免疫調節作用研究進展》的研究報告。

該報告指出,MSCs是一種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潛能的成體干細胞,已被證實具有免疫調節、促進損傷修復再生、促進血管形成和防止纖維化等作用,特別是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炎癥性疾病的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近期,國內一研究團隊在《國際免疫藥理學》(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上發表了題為Application of cell therap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Focusing on the immunomodulatory strategie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細胞治療在類風濕關節炎中的應用:重點關注間充質干細胞的免疫調節策略)的綜述報告,該報告綜述了MSCs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免疫調節作用及其在動物模型和臨床試驗中的應用,其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應對中的展現出巨大潛力。

目前的研究表明,MSC 通過直接的細胞間相互作用和各種可溶性因子的旁分泌來調節免疫系統,從而抑制炎癥反應并促進免疫耐受。這些機制使 MSC 成為一種有前途的 RA 應對方法。研究發現,MSC 能分泌前列腺素 E2 (PGE2)、一氧化氮 (NO) 和環氧合酶 (COX) 等可溶性因子,抑制 T 細胞增殖并誘導 T 細胞分化為調節性 T 細胞,抑制 B 細胞增殖、分化和免疫球蛋白產生,促進巨噬細胞向抗炎表型極化,抑制中性粒細胞募集和樹突狀細胞成熟,從而改善 RA 患者的炎癥微環境。
臨床前研究顯示,MSCs能夠促進功能恢復,以及MSCs的免疫調節能力已被研究數年,可與參與免疫反應的多種因子、細胞等相互作用,且牽扯機制廣泛。但大多數臨床研究仍處于早期階段。

我們期待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干細胞技術應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方案可以早日成熟,配合綜合護理共同管理疾病,為有需求的朋友緩解痛苦以及減少關節致殘帶來的沉重負擔。
【注】文章內容旨在科普細胞知識,進行學術交流分享,了解行業前沿發展動態,不構成任何應用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