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2-06 瀏覽量:0
骨關節炎(OA)又稱“老年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骨關節炎是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由炎癥、感染、退化、創傷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炎性疾病。雖不屬于致死性疾病,但骨關節炎的致殘率高居全球第二位,素有“致殘殺手”之稱,發病時患者會疼痛難忍,活動受限,大大影響生活質量。
據統計,全球約有7.6%的人群患有疼痛性退行性骨關節炎。目前,骨關節炎的應對主要包括止痛(通常使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可耐受的運動和關節置換手術,但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應對辦法的探索也變得格外重要。
案例分享
75%的參與者疼痛與功能得到明顯改善
PART 01
間充質干細胞(MSCs)在多種疾病應對中展現出的潛力,也讓研究者們對其開始了骨關節方向的相關臨床研究,多項研究也表明,其有助于改善關節功能、減輕疼痛程度,并有可能阻止骨關節炎的進展,在骨關節炎的治療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澳大利亞一公司開發了一種新型干細胞療法,為了驗證該療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者們開展了一項單中心、雙盲、劑量遞增、隨機對照試驗。這項試驗共招募了40名患有中度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受試者,他們被隨機分配接受單次關節內注射(劑量組:10、20、50、100 × 10^6細胞)或安慰劑。
所有參與者都曾嘗試保守治療骨關節炎,平均疼痛評分在0到10的范圍內等于或大于5。研究人員使用膝關節損傷和骨關節炎結果評分(KOOS)的子量表來測量骨關節炎對功能(即日常生活活動)的影響。KOOS評分從0(表示最嚴重的膝關節癥狀)到100(表示無癥狀)不等。
△定量MRI分析軟骨變化
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接受該應對方法干預的75%的參與者表現出臨床相關且統計學上顯著的疼痛和功能改善。他們報告有改善或完全康復,疼痛評分降低了2分或以上,KOOS評分增加了8分或以上。
更重要的是,這種改善效果是持久的。12個月后,58%的參與者疼痛持續改善。MRI掃描顯示,接受MAG200干預的參與者的軟骨體積和質量也有所改善。
在第12個月通過膝關節損傷和骨關節炎結果評分(KOOS)分量表測量治療效果
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疼痛、注射部位相關腫脹和積液等,大多不良反應較輕微,后續可逐漸緩解,未見其他嚴重不良反應。
未來展望
PART 02
這一結果對于骨關節炎治療領域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應對方法往往只能暫時緩解疼痛,而無法阻止疾病的進展。干細胞技術的出現不僅改善了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還顯示出阻止疾病進展的潛力。
2024年發布的《中國骨關節炎診療指南(2024版)》,這一指南,提出“依據OA的臨床分期指導治療”,對“OA階梯化治療”等級進行優化,以期為骨關節炎的診療提出最新的規范化方案。
指南中,在骨關節炎階梯化應對的方案中,干細胞技術被推薦。指南提出,在早期或輕度階段,以修復性治療為主,如軟骨修復性藥物、關節注射(藥物)、軟骨修復術(富血小板血漿、干細胞)等。
指南中對干細胞相關內容進行了闡述。
間充質干細胞技術在骨關節炎領域的應用研究,為應對它提供了新的思路。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干細胞技術將在未來的骨關節炎干預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骨關節炎的患者總數已超過1.5 億,患病率超過總人口的10%。通過上述臨床研究案例,我們可以了解到干細胞在緩解骨關節炎的潛力和前景。盡管仍需進一步的臨床研究,但現有向好的積極結果為深受骨關節炎困擾的朋友帶來了全新的希望和可能。
【注】文章內容旨在科普細胞知識,進行學術交流分享,了解行業前沿發展動態,不構成任何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