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1-03 瀏覽量:0
12月份行業政策、動態匯總
Policy Interpretation
1.5部門聯合印發《北京市加快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方案》
2.國家藥監局科普解讀《生物制品分段生產試點工作方案》;
3.前瞻發布《2024年中國干細胞行業市場研究報告》;
4.《福布斯》發布2024年最重要的5項醫學突破;
01
5部門聯合印發《北京市加快細胞
與基因治療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
方案》
2024?Policy Interpretation
為深入實施《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4-2026年)》,加快培育細胞與基因治療創新策源地和產業發展高地,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制定了《北京市加快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方案》。
來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
02
國家藥監局科普解讀《生物制品分
段生產試點工作方案》
2024?Policy Interpretation
2024年10月21日,國家藥監局印發《生物制品分段生產試點工作方案》工作目標:參加試點工作的受托生產企業應當具備完善的藥品質量保證體系,具有三年以上生物制品商業化生產經驗。基于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和監管實際,強化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以下簡稱持有人)藥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和地方藥品監管部門屬地監管責任,提升持有人對生物制品分段生產的質量管理和風險防控能力,確保產品質量安全。針對生物制品分段生產的審評審批、企業質量管理、上市后監管等環節,探索建立科學、高效的全過程管理制度體系,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優化資源配置,有序融入國際產業鏈,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NMPA
03
國內細胞治療門診開啟醫學新時代
2024?Policy Interpretation
近日,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40醫院宣布正式開設抗衰與細胞治療咨詢門診。這一舉措不僅標志著細胞治療技術從專業研究邁向了更廣泛的臨床應用,也預示著醫學新時代的到來。在940醫院之前,已有多家醫療機構開設細胞治療相關門診。例如,武漢協和醫院在今年5月正式開通了華中地區首個CAR-T免疫細胞治療門診,接診患者超過3000人次。此外,上海瑞金醫院、上海長征醫院、天津第一中心醫院、湖南湘雅醫院等知名醫療機構也紛紛成立了細胞治療專科門診,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個性化的細胞治療服務。
來源:醫麥克
04
前瞻發布《2024年中國干細胞行
業市場研究報告》
2024?Policy Interpretation
前瞻產業研究院依托多年在行業的積累與研究經驗起草編制了《2024中國干細胞行業市場研究報告》報告。報告指出,2024年,中國干細胞市場規模預計約為265億元,其中,干細胞的采集制備儲存為我國干細胞最成熟的產業化項目,干細胞采集、制備及存儲領域市場規模接近160億元。然而,中國整體干細胞存儲率比例在3%以下,與發達國家15%-20%的儲存率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基于我國每年1000萬以上的新生兒人數,參考發達國家,干細胞存儲仍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05
《福布斯》發布2024年最重要的
5項醫學突破
2024?Policy Interpretation
2024年12月19日《福布斯》發布了2024最重要的5項醫學突破,其中四項均聚焦于細胞與基因治療(CGT)的前沿領域,展現了該領域在推動醫學進步方面的巨大潛力。這5項醫學突破包括:突破性的干細胞治療可恢復視力、人工卵巢即將問世、CAR-T 細胞療法為腦癌帶來新希望、橋接 RNA 代表了下一代基因編輯、基因療法讓聾啞兒童首次重獲聽力。從重新編程的干細胞到下一代基因編輯,2024 年取得了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進展,有可能成為一系列慢性和遺傳疾病的新治療方法。
來源:福布斯
06
《Cell》揭示幫助癌細胞逃避CAR-T
細胞治療的關鍵蛋白質
2024?Policy Interpretation
City of Hope是美國最大、最先進的癌癥研究和治療機構之一,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評為全美癌癥研究前五名。該機構的科學家們發現了幫助癌細胞逃避CAR-T細胞治療的棘手罪魁禍首。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名為YTHDF2的蛋白質,它在促進血癌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希望之城隨后創造了一種名為CC1-38的新型藥物化合物,它可以靶向并抑制YTHDF2,從而減少侵襲性血癌的生長。這種方法提高了癌癥治療成功的可能性。
來源:生物通
07
新研究發現阿爾茨海默病關鍵致病
細胞
2024?Policy Interpretation
12月23日,神經科學頂級期刊《Neuron》雜志發表了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研究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小膠質細胞是大腦的主要免疫細胞,在與該疾病相關的保護性和有害反應中都起著核心作用。在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階段,小膠質細胞表現為保護性吞噬表型,吞噬β淀粉樣蛋白(Aβ)原纖維,有助于清除這些有害物質,從而減緩疾病進展。然而,隨著疾病發展,尤其是tau蛋白積累,小膠質細胞的反應轉變為有害的炎癥表型。這種轉變使得小膠質細胞從神經保護性作用轉變為神經毒性作用,加劇了神經退行性變。在小鼠模型中,抑制ISR通路或脂質合成,可以減少有毒脂質的產生,避免小膠質細胞轉變成有害狀態,從而改變病情發展進程。
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08
干細胞外泌體經鼻給藥可減輕炎癥
和神經損傷
2024?Policy Interpretation
研究者針對干細胞外泌體鼻內給藥治療缺血缺氧性腦病(HIE)模型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源自間充質干細胞的外泌體鼻內移植,最早可在1小時遷移到大腦中,并在移植后 24h內持續增加,并成功減輕了小膠質細胞炎癥和神經損傷,從而恢復了認知功能。據報道,鼻內外泌體給藥對各種神經系統疾病模型有效,包括缺血性卒中、創傷性腦損傷、圍產期腦損傷、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相比之下,通過鼻內移植可以在大腦中發現明顯更多的外泌體。間充質干細胞行生的外泌體可通過多種機制減輕海馬損傷,包括抗凋亡功能、星形膠質細胞/小膠質細胞失活、保持血腦屏障完整性、神經發生和突觸發生等。
來源:Pharmaceutics